首页 | 机构职责 | 规章制度 | 校友风采 | 工作动态 | 校友企业 | 校友联络 | 学校主站 
当前位置: 首页>>校友风采>>正文
2011届文学与传媒学院马超
2019-05-06 10:34 马超 

    个人简介:马超,我校2011届文学与传媒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。毕业后一直任教于陕西省汉中市镇巴县盐场初级中学,现为该校团委书记。六年内多次获县优秀教师荣誉称号,并独立主持且完成了一个县级课题研究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时常关注母校的讯息,感受母校日新月异的变化,得知母校在社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越来越高,内心激动非常。毕业六年,我想用“博学”“诚意”两个要素来剖析自己的经历及表现,与校友共勉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博   学

    我们常说“要想倒给学生一碗水,教师首先就要装满一桶水”。作为一名教师,必不可少的就是渊博的学识,广博的见识。学高才能为师。所以,无论是在大学期间还是走入教师岗位后,我们都需要不断学习。

    我很庆幸自己曾遇到过许多优秀的老师。犹记得教授古代汉语的杨运庚老师,“视而可识,察而见意,上下是也”中对汉字本源的认知,《典论•论文》《文心雕龙》《闲情偶寄》里的中国古典文论发展史,每思之则犹历历在目。西方文学史的雷升录老师和梁卫华老师,雷老师古今中外的纵横捭阖,梁老师的古今文化发展的融会贯通,二者虽风格不同,却都以其渊博学识令学子们折服。现代汉语赵桃老师,中国文学史的戴成元老师,西方文论的王瑛老师,还有许多老师,每每回忆大学时光,总是万分庆幸能遇到如此多的良师。他们教会我在工作中勤奋努力,督促我不断超越自己。王瑛老师最令我钦佩的就是她的博学,黑格尔、托尔斯泰、马尔克斯等文化名人的作品及思想,全都信手拈来,在王老师的影响下,我懂得了托尔斯泰主义,了解了意识流小说流派,也阅读了诸如《神曲》之类的文化经典。正是在诸位老师的潜移默化中,我获取了丰富的知识,在教学中,我用我的知识储备与孜孜不倦的求索精神令学生折服,用精准流利的普通话让语文课堂变得有声有色,同时我也通过不断学习增强自己的班级管理经验,将班级管理与学校团委工作相结合,采取多种形式的团队活动,让学校处处洋溢着青春的气息。凡此种种,都与我在大学里面所学到的知识密切相关,正是有了这些博学而又严谨治学的老师,才能造就勤勉奋进的我,我感恩我的老师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诚   意

    诚意,此处指诚心接纳别人的批评与建议。参加工作以来,自己也经历了一段新手适应期,上公开课是最紧张不过的了。来学校第四天,就要我们新来的教师上课,只是校长、副校长、教务主任及其他五位语文组老师,当时很紧张,乃至遗漏了几个重要环节,课显得匆忙,之后评课,有的老师很委婉的评,而有一位老师则很直接的指出不足,当时说的很尖锐,心理难受了很久,但久而久之才发觉,那样的指责不是出于恶意,而是一种点醒,温婉的语言固然令人舒畅,尖锐的言辞亦是奋进的良方。知不足,才能奋发图强。这让我想起大学时教我的赵桃老师。受西南官话的影响,刚上大学时,自己的普通话很差,平舌音与翘舌音不分,鼻音与边音不分,所以每次现代汉语课就很痛苦,一次上赵桃老师的课,老师把我叫起来读绕口令,“狮山寺上四狮子”自己普通话中的所有问题全都暴露,当时非常窘迫尴尬,赵老师就告诫我一定要把普通话说好,中文系的学生说好普通话是最基本的要求。课后,赵老师给了我许多建议,后来遵照赵老师的建议,在普通话测试中获得了二甲的等级。在工作中,我始终以虚心的态度,诚心向他人求教,认真对待每一位给我批评与指导的人,正是在他们的批评指正中,我逐渐由一名新手老师向优秀教师过渡,教学经验逐渐丰富,班级管理方式也逐渐灵活多样,在学校校园建设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。

    毕业后方知学问太少,以往社会上流传的“上大学重要的是锻炼自己的交际能力”,现在方知实是不可取,大学的意义应是精深二字,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,在喜欢的专业里面获取浩渺的知识,在大学里积淀,不论是选择就业还是选择深造,都离不开勤勉二字,踏踏实实做学问。

    祝愿每一位学弟学妹们在大学里都能获取广博的学识,培养自己虚心求教的品格,这样,我们便能走得更远,便不负青春,不负精心培育我们的母校----安康学院。

    祝愿母校明天更好,声誉四方。

 

上一条:2010届数学与统计学院张旋
下一条:2006届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杨俊
关闭窗口
安康学院 版权所有 | Copyright 2010 陕ICP备 06001643号 地址: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育才路92号
联系电话:0915-3261062  E-mail:akuxyb@aku.edu.cn   邮  编:725000